老牛说 | 头部品牌工程渠道降价20-30%,三四线品牌怎么办?

文 / 老牛
2019-05-24

<  一 >

5月份很快就过去了。去年这个时候是市场骤然变冷。今年同期没有那么大的温差,但总的基调是冷。

去年这个时候大家开始谈渠道的裂变,以及如何对接新的渠道:精装、整装。零售市场则齐齐发力设计师渠道。

如果说去年这个时候大家思考的是新的“渠道战略”,那么今年思考的是具体的“战术”。甚至这个也不算重要,重要的是,现在大家都知道订单在哪里(比如整装公司、地产公司),而你得抓紧行动。

就像刚刚启动的一次新的相亲大赛,如果你动作慢了,姑娘就马上被别人牵走了。就这么简单。

< 二 >

当然,要想很快牵手佳人,除了主动、勤奋,还有一个前提,是你还要有“个人能力”(产品)、“颜值”(品牌)及“家底”(资金能力)。而后面这两点正是大多数中小品牌的痛点。

而有些“家底”、“个人能力”可以,但“颜值”不行的三四线品牌,在这一轮的赛道(渠道)转换过程中也很吃亏。很多中小品牌是直接没有新赛道的参赛资格。而那些有生产规模,也有资金实力,但排名在三四线的品牌,他们主要吃亏在价格上。

因为在与一二线品牌捉对厮杀的过程中,三四线品牌没有议价能力。只要一二线品牌降价,三四线品牌只能自动下压。尤其是碰到一线品牌的时候,价格的防守能力会更低。

今年竞争最白热化的首先当然是精装,也即所谓房地产战略采购(“战采”)渠道。据上半年终端的反馈,今年“战采”价格普遍下滑20-30%。前三甲品牌中,有的800×800mm抛釉砖价格已经降到含运费50元,而去年的价格是70元,且不含运费。

一线品牌这个价格等于是将三四线“低成本+规模型”品牌往私抛厂的方向挤。现在的“战采”渠道就像独木桥,如果一线品牌继续挥舞价格屠刀,首先掉下去的是私抛厂,接着就是这些四线、三线品牌。

< 三 >

有人警告:“头部品牌价格一定不要轻易动”。

有人认为,“我们不能把价格降低,降低以后,就把下面的公司全挤死了,就成为‘西楚霸王’,最终也是要灭亡的,我们在向苹果学习,永远做一把大‘伞’,让下面小厂家都能活。

有人表示,“很多品牌一味地往上怕,这是非常错误的战略。”

迷雾重重,众说纷纭。

在危机关口,企业要“活下去”,当然首先是要保证现金流。没有现金流就会失血而死。所以,不要不理解头部品牌(一线品牌)的降价行为。因为价格战略本身就是公司战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不要说萧条时期,就是繁荣时期,头部品牌也可以启动价格战清理门户。

头部品牌之所以掌握定价权,也即发起价格战的主动权,前提是因为它们是品牌,而且是头部品牌。有强大的品牌在支撑,头部品牌在竞争中的价格就可以下得去,也可以上得来。这也正是品牌企业的竞争优势。

冠星企业董事总经理何友和说,“现在,只有大品牌才有薄利多销的机会,如果不是品牌,连薄利多销的机会都没有。”我很赞同这种观点。

但三四线品牌就不一样。因为品牌的势能还没有形成,所以,一旦价格下去了,你就可能永远拉不起来。因为你的价格缺乏品牌的背书。某种程度上,甚至二线偏弱品牌也是这样的处境。

< 四 >

过去三年,我们一直在讲消费群体迭代,讲消费升级。而按照这种逻辑,一定是推演出产品和品牌的升级。这是没有错的。

但是,另一方面,消费群体也是分层的,目前国内还是一个金字塔式的结构,而不是棒槌结构。所以,底部三四五线城镇始终聚集着最主流的消费群体。这个群体的规模最大,但价格承受能力有限。

而正是基于头部的塔尖市场基数小这样的认知,有关当下“品牌越往上走越危险”的警告是成立的。反之,品牌往下压的策略也是成立的。只是,“品牌往下压”正确的前提是,你是行业真正公认的品牌。

< 五 >

三四线品牌,在一二线品牌的挤压下,价格被迫往下调,但下调也是有空间限制的。尤其是一些三四线品牌,其实一贯以来都以“品质立市”。客观地说,有些产品品质可能比一二线还好。

但现在,没有办法,因为要腾出产品降价空间,所以,必须对产量质量做“减量”处理。首先是砍掉过去质量的过剩部分。比如,坯体不做那么白。再比如,砖的厚度减薄点。这大体也是可以的。但是,如果进一步突破质量底线,那就又错了,而且是很严重的错。

因为,本来品牌没有势能,再加上品质出问题,那就等于自我加速出局。

我觉得,三四线,甚至一二线全品类、规模型品牌今天都要记住一句话——更响的品牌、更好的产品,以及更合理价格,才是新一代消费者的追求。

低价+低质,必定死路一条。

退一步讲,对传统“低成本+规模型”企业来说,即便今天竞争到价格无以可降,如果守住了产品质量这条底线,那么,你至少最后还有给一线品牌或者未来的开发商“代工”的机会。

而在危情之下,选择做一个专业的“代工企业”,也必然是保存现金流,“活下去”的一个重要选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