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开窑率如此低,产业链上游大咖谈破局

文 /
2020-03-10

今年开年的冠状病毒疫情对建陶产业链的影响如何?

陶瓷配套企业如何做好抗疫情与复工复产两手抓?


疫情之后建陶行业有哪些挑战与机遇?


 



2月19日,中国陶瓷工业协会副理事长、中国硅酸盐学会陶瓷分会色釉料暨原辅材料专业委员会会长、中国制釉集团总裁蔡宪昌;陶瓷研究所集团副总裁、营销事业部总经理王京平;佛山市陶瓷学会执行理事长徐平;广东中鹏热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万鹏,就这些问题进行了探讨。陶视觉组织并微信直播了这场活动。
 

 

640.webp (19).jpg


新冠疫情对建陶产业链有何影响?

疫情之下,对于建陶产业链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是复工复产难题。中国制釉集团总裁蔡宪昌以日本钻石公主号为例,表示这次疫情最怕群聚效应,此外,病毒潜伏期很长,很多病人自己前期并不知道,这就导致了企业复工难题。

640.webp (20).jpg

中国制釉集团总裁蔡宪昌

蔡宪昌表示,企业复工难,一方面是担心员工回程中被感染,另一方面是防护用品和消毒用品的储备和渠道的保证。为了尽量确保员工安全,目前,中国制釉集团逐渐安排员工分批回来,并按照政府要求,进行隔离观察,尽量不聚集。
 

陶瓷研究所集团副总裁王京平表示,本次疫情对建陶上下游影响都会比较大。王京平以建陶行业上游原料、化工料企业为例,他表示这些企业一方面长期受到环保影响,本来开厂就很难,再加上疫情,目前很多原料厂都还没有开工,物流不畅,导致整个供应链受到很大影响。

640.webp (21).jpg

陶瓷研究所集团副总裁王京平

王京平表示,从目前上游供应链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供应的短缺,另一方面是“涨价”。对整个建陶行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对于下游房地产市场的影响如何?王京平认为按照往年惯例会出现一个小阳春,但是今年这种情况将不会存在。


王京平表示,从目前来看,一二线城市的房地产成交量大幅萎缩,原因在于目前的疫情导致大家极度恐慌。另一方面是因为停工停产导致收入减少,大家对买楼欲望降低。


王京平分享了湖北老家亲人朋友的体会,他认为疫情后可能以疫区为代表的一些人会对所处的环境有新的体会,很多人表示不愿意住在城市里了,所以短期内他认为对房地产的影响是巨大的。

“但是长期来看还是乐观的,因为刚需的存在,我们国家的城镇化还比较低,长期房地产市场还是乐观的,下半年或会出现一个爆发期”,王京平表示。


佛山市陶瓷学会执行理事长徐平则表示,疫情对各行业的影响都很大,全国很多地方都是封闭管理,可能会导致消费收缩,总体需求量会下降。

640.webp (22).jpg

佛山市陶瓷学会执行理事长徐平

广东中鹏热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万鹏表示,疫情对建陶行业影响比较大,但是还是要有信心。他认为疫情的影响是暂时的,刚需将会被延迟,他相信下半年还会有一波行情,也希望大家坚持到那一刻。

广东中鹏热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万鹏表示,本次疫情可能会加速行业洗牌,一些实力不够、规模小的企业会比较难。对于陶瓷产业链的影响,万鹏表示影响最大的可能是陶瓷窑炉公司。


640.webp (23).jpg

广东中鹏热能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万鹏

 

“因为历史的原因,我们的陶瓷窑炉一线制造工人绝大部分是来自于湖北地区。可能也有一些广西、江西的,但是比例比较少。”万鹏表示,每年过年期间基本都是窑炉制造行业最忙的时候,他们也是去年年底工程单比较多,但是恰恰这时很多一线工人出不来,尽管他们也是想尽所有办法,但是效果还是不太理想。


万鹏表示,一方面广东地区本身是疫情比较严重的地区,大家不愿意来。另一方面,疫情造成的交通不便,一些工人无法顺利到岗。


“最近得到一些好消息,政府部分从全力防疫工作转向了“防疫+复工”两项工作并行,对我们企业是好事,但是这还需要一个过程,特别是从湖北回来的,必须要先进行14天的隔离。所以对我们的影响也还是非常大的。”万鹏表示,疫情之下,隔离成本、交通不便、材料涨价等都对窑炉公司造成了影响,他希望陶瓷厂能够理解,“对于项目而言,我们跟陶瓷厂的立场是一致的,都希望将工程又快又好完成,但是还是会出现一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希望理解”,万鹏表示。


陶瓷配套企业如何确保抗疫情与复工齐头并进?
 

疫情之下,复工艰难。


据了解,截止到2月20日,陶瓷产业链众多企业尚未复工复产。
        

“财务损失肯定免不了,但我最担心的还是员工安全问题,这是老板最头痛的事情。蔡宪昌表示,针对疫情,佛山政府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确保疫情与经济两手抓,但是作为老板,他还是担心员工返途过程中被感染,所以中国制釉集团还没有正式开工。


“不过我们相关单位本来就安排人员留守。其他的人员我们安排他们分批返工。”蔡宪昌表示,尽量不聚集,采用手机等线上办公交流工具。

与中国制釉集团类似,中鹏目前也尚未正式开工,部分开工的侧重在项目,其他人员线上办公。万鹏表示,针对疫情中鹏特别成立了抗疫情防控小组,专门有专人组织复产前后的工作,对人员状态进行动态跟踪,线上传达政府信息,做一些宣传抗疫情知识宣传,督促员工防护。


“另外,我们还做了一件令人高兴的事情,我们组织了一次疫情募捐,大家踊跃参与,我感到非常自豪,也代表公司和个人向他们表示感谢。”万鹏表示,这次募捐全员参与,他对中鹏人的这种精神表示开心。

万鹏透露,目前中鹏春节后两个新项目点火投产,分别是台湾某企业和蒙娜丽莎,投产都非常顺利。

“我们有很多工作在推进,但是也有项目暂停,有些项目复工状态,但是进度不尽人意,还在组织工人到达,但是我们能做的情况还是在做。”万鹏表示,疫情对企业复工影响很大,而且估计大规模复工后原材料价格会涨,关键是疫情具体持续到什么时候不确定,他表示如果一直这样,国内企业都会比较艰难。


关于复工,陶瓷研究所集团在响应政府要求下,2月10日正式复工,算是疫情下最早顺利复工的陶瓷配套企业之一了。


对此,王京平表示,疫情爆发以来,陶瓷研究所特别成立了防控小组,放假期间对员工健康状况和防控措施进行了系列追踪,要求员工居家隔离,春节期间没有员工感染病毒。


“2月10日复工当日,基本总部大院和四个生产基地陆续复工,到目前为止员工复工率达到了70%。本周也出了产品,最近也陆续发货给我们的客户,总体疫情对我们公司开工影响不是很大。”王京平表示。

王京平介绍,金刚集团最近做了调查,目前行业的开窑率不到30%,这对第一季度甚至上半年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疫情之后建陶行业有哪些机遇?

 

疫情恐慌之下,对建陶行业造成的近期影响是肯定的。


疫情之后,建陶行业是否会迎来新的发展?


蔡宪昌表示,从往年情况看,陶瓷行业产量过剩,拼价格导致企业没有利润,如果通过这次机会消化库存,逐步开工,实现产销平衡,或许会比以前更好。


对此,王京平表示认同,他认为建陶行业需要练内功,未来从产品品质提升入手,不要一味打价格战。通过此时淘汰落后企业未尝不是好事。

徐平认为,疫情之下,危与机并存,他希望这段时间陶瓷企业家多做思考,做更加精准的定位。“有些产品线太长的企业,可以做压缩,将自己的强项做些调整,小企业从差异化考虑,创新永远是企业发展的核心。徐平表示疫情给出的新思考,包括网上办公等等,他希望企业也能冷静思考,找准自己的定位。


万鹏表示,此次疫情采取严厉的隔离措施,但是对大家的生活影响并不是太大,这得益于线上电商的推动。


万鹏认为建陶行业包括装备制造业也一样,未来要加大线上技术的开发和线上市场的拓展。产品方面,万鹏认为此次疫情与防疫卫生相关,接下来群众的卫生意识或会加强,抗菌陶瓷或是一波行情。


对此,蔡宪昌表示,疫情之后抗菌陶瓷或会被关注,但是他建议新产品出来后必须有标准,企业做的时候要慎重。


“从世界陶瓷看,中国制造比印度制造成本贵20~25%。印度大板成本是意大利的1/3,所以我们应该提升产品质量,这样我们的陶瓷才能走进国际。”蔡宪昌表示,中国现在的原材料欠缺得厉害,如果还是做低端产品,对国家对环保对企业效益都不好。


“是否大家可以沉淀一下?大品牌拿出1/3的东西来做国际品牌,加强产品品质和服务体系建设。国际品牌最大关键是企业文化,产品质量好,服务体系健全。对客户负责任,客户自然对产品有信心。我想以我们现在的水平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企业是否要做企业文化塑造,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我觉得很关键。”蔡宪昌建议,国家在绿色建材方面要加强,或者对真正的绿色建材产品发个标章。通过行业努力,国家严格考核、认证,市场监督,制定标准,让消费者有信心。


对此,徐平表示赞同,他认为通过此次疫情让大家关注健康环保,接下来企业围绕环保概念,重点下功夫,做好产品。但是国家也要给出标准,不能鱼目混珠,建立标准很重要,他希望通过这次疫情,陶瓷企业可以将抗菌等功能性陶瓷产品重新研究,成为下一个亮点产品。




 

除此之外,当天,佛山市佳韵窑业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昭华、佛山市德力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荆海山、佛山市高明星源机械有限公司总经理崔雷、广东三水大鸿制釉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李家铎,还针对疫情下的复工难点、现金流、行业洗牌等现阶段行业的几大关键词进行讨论。


 

640.webp (25).jpg


疫情下陶企的焦虑:材料不足,人员回程难,国际国内订单或受影响

 

近日,各大陶企开始陆续复工。但是疫情之下复工之路比较艰难。很多陶企因为疫情缘故,复工时间一再推迟。特别是陶瓷窑炉制造行业。

不过佛山市德力泰科技有限公司相对复工较早,据佛山市德力泰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荆海山介绍,德力泰于2月11日已经正式开工,不过开工第一天只有50%的人员到岗。

640.webp (26).jpg

德力泰副总经理荆海山

按照荆海山预估,德力泰需要一个月的时间才能达到100%的产能。荆海山表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一方面是因为疫情导致的材料不足,很多上游供应商基本上都需要到2月底才能陆续开工,这是导致材料不足的主要原因。此外,人员不足,窑炉施工单位80%左右都是湖北人。


“湖北人现在全都不让出来嘛,所以我们的工期受到疫情影响还是很大的”,荆海山表示,一方面是国内的业务受疫情的影响,进展缓慢。另一方面,他也担心国外的业务受到疫情的影响,“现在客户没有办法来,我们也去不了,这对我们出口企业影响也比较大”。荆海山表示。


那么,窑炉技改专业服务公司情况如何呢?


对此,佛山佳窑程昭华表示,本次疫情给他们也带来了较大影响,好在他们每年都会做跨年工程管理,客户每年正月初六到正月14日之前的工程,他们都会安排在年前做好。

640.webp (27).jpg

佛山市佳韵窑业有限公司总经理程昭华

“我们1月22日得到疫情严重的信息,1月25日我们就召开会议,针对剩下重大客户跨年工程进行处理。”程昭华表示,针对湖北的工作人员出不来的问题,他们紧急整合了广东、广西和湖南的施工队伍,以及佛山佳窑团队的高管,从正月初二就开始有工作人员陆续到岗,共同应对。


“申请复工过程中也经历了很长时间,现在已经拿到正式批文,复工前我们也帮很多客户处理了他们的需求,尽量将工作提前做,让客户不要因为佳窑的工作而受到影响。”程昭华表示,他们对于供应商不能开工和人手不够的问题,一直在努力解决和协调,好在客户也很理解他们。

疫情之下,佛山市高明星源机械有限公司算是开工比较顺利的,2月10日正常复工。


崔雷表示,星源机械员工架构以本地高明人为主,而在本次疫情中,佛山高明地区没有疫情病例,所以开工当日80%以上员工到岗。

640.webp (28).jpg

星源机械总经理崔雷

但是即便如此,崔雷还是感受到了重重压力。崔雷表示,疫情之下不管是陶瓷厂还是其他企业的生产和销售都处于停滞状态。最头痛的是现在有一部分企业在复工,但是疫情不是太明朗,复工也易造成二次传播风险,大家现在都处于一种压力和困惑的状态。


对此,李家铎表示,从整个陶瓷产业供应链来看,疫情的影响主要有三个方面。

640.webp (29).jpg

大鸿制釉高级工程师李家铎

首先是开工迟缓,早期能够顺利开工的都是一些头部企业,因为他们有强大的供应链。但是对于一些实力相对薄弱的企业他们不敢第一时间开工,因为他们要考虑开工后原料哪里来?市场在哪里?基于这些原因,开工比较缓慢。李家铎表示,大鸿制釉开工时间也延后了两次,原计划2月10日开工,第一次延后到2月12日,后来发现市场与预测的不一样,所以延后到了3月2日开工。


“不过从目前情况看,3月2日是个比较可行的时间。”李家铎表示,虽然没有正式开工,但是各个部门都有留守人员,大鸿制釉是一个按计划生产的企业,年前已经储备了足够的安全库存,这两天已经陆续出货。

其次,员工回岗困难,陶瓷行业基本是全国各地员工。


“员工在家是一个安全状态,但是回程过程中就有可能是不安全的状态。”李家铎表示,陶瓷行业是一个集约型行业,投资和产值都是巨大的,用工不是很多,技术性比较强,导致员工分散,员工回岗也相对比较艰难。


第三,产业链上下游大量的小微企业,将会熬得很艰难,不少小企业或会倒闭。李家铎认为,一些核心竞争力比较薄弱的企业在这场疫情中或会面临倒闭。
 

疫情下的思考:企业危机处理能力和现金流引关注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国内各省份在应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和速度方面呈现了较大的差距,也给建陶企业老板带来深思。


李家铎表示,建陶企业长期野蛮式发展,是时候乘机练练内功了。“不可否认,建陶行业整体管理水平比较低。简单举个例子,武汉为了军运会做过演练,但是这次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反应非常慢,整个应急预案是无效的。那么我们的陶瓷企业应急预案如何?”李家铎表示,很多建陶企业遇到国际贸易争端的时候就乱了手脚。


他希望建陶企业能够利用这个时期,好好的提升管理水平,因为最终能够活下来的企业一定是走向高品质、精细化、标准化和低速发展的企业。


荆海山表示,面对疫情,建陶企业面临重重困难。企业需要保持好的心态,积极应对疫情带来的影响。荆海山提出了五点建议,希望能够给行业发展起到一些指引作用。

荆海山认为,应对疫情,首先企业要有足够的现金流,确保公司正常运转。


其次,提升远程服务能力。荆海山认为,疫情下远程办公和网络的重要性凸显。行业需要在远程服务能力方面不断加强,特别是针对国外和国内跨省的客户和工程。远程服务显得格外重要。

第三,陶瓷产业链之间互相支持。困难时期,行业更需要抱团取暖,拧成一股绳,共同度过危机。


第四,智能制造水平需要继续提升。荆海山表示,智能制造节省人员很关键,未来数字化装备需要继续加大力度。


第五,加大出口力度。荆海山认为,受疫情的影响,国内企业信心受到影响,下一步出口需要加强。国内建陶行业,或会出现强者越强局面,装备制造业需持续创新,用更加节能优质的产品,与优质客户共同成长和发展。


针对下阶段的工作开展,程昭华从两大思维、一个聚焦进行了介绍。


两大思维具体是指触底思维和先锋思维。“当很多事情不像我们之前想的那么顺利,假如疫情持续3~6个月,企业是否能够顶得住?如果疫情后合同不能履约,客户投诉是否能顶得住?大部分的员工上不了岗,我们想做事做不了怎么办?所以这时如何有效的消化自己的业务范围就很重要。”程昭华表示,除了触底思维能力,先锋思维也很重要。


程昭华介绍,当企业应对疫情,如何将防护措施做到比国家规定的还要严的同时,实现自己的战略目标。在确保员工生命健康的基础上,让企业更好的发展,起到先锋模范作用,这就需要企业家具备先锋思维。

值得一提,程昭华特别强调聚焦。他认为每个企业生存都需要有自己核心的优势,包括业务和技术优势,所谓聚焦就是乘机砍掉不必要的东西,专注优势,可能企业生命力更强。

崔雷特别针对疫情下的防护进行了深度思考。崔雷认为,对于企业而言,防护不仅仅是对于疫情本身的防护,确保员工安全的同时,还需要对市场疫情有很好的防护。


他表示,企业要具备在市场无论好坏的背景下,都有生存的能力,这就需要企业始终保持产品的竞争力。


此外,崔雷表示,此次疫情让所有企业都认识到现金流的重要。面对疫情压力,企业今后在现金流方面会更加关注,做好回款措施,防护市场对企业造成的压力。

疫情后的发展:行业重新建立新规则新秩序?洗牌或加剧?

 

疫情之下,现金流关乎企业的生存和未来发展。在市场环境好的时候,可能很多老板没有特别关注现金流,但是经过此次疫情,他们对现金流更加关注。


建陶行业长期形成的付款周期长问题,是否会因疫情影响发生改变?行业洗牌将会加剧?


荆海山表示,目前他们合作的一二线陶瓷企业比较多,因为一二线陶瓷品牌与大的房企合作,走工程渠道,垫资是肯定的,不过这也是实力的体现,目前他们的现金流足够支撑这次疫情。


崔雷表示,面对疫情压力,他呼吁企业建立很好的防控体系,确保回款进度,保证足够的现金流,让生产有序进行。同时他也希望行业能够建立诚信体系,形成良性循环。

“当然,企业的核心是有竞争力的产品,在这里我还呼吁国家能够对专利产品保护力度更大一些,装备企业现在自主研发的产品少了很多,大部分是同质化产品,大家不愿意研发,因为仿制很快,希望能够保护力度大一些,大家都专注研发,共同促进行业发展。”崔雷介绍。


对此,李家铎表示认同,他认为这次疫情是很好的重新建立新规则新秩序的机会。

程昭华则认为,行业发展至今,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行业规则,想要打破这种规则不太可能,如果个人不能改变行业规则,只能适应行业,企业也要有主动适应能力。


疫情之下是否会加速行业洗牌?荆海山认为,小企业生存比较艰难,这给大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会。


对此,程昭华认为,疫情之后行业或出现整合,一些小企业支撑不下去的情况下,可能是一些大企业的机会。他认为行业或会出现大陶瓷厂整合小陶瓷厂。小陶瓷厂也可以依靠大陶瓷厂,毕竟生存之后才有机会。

其实不管是否在疫情环境下,从目前建陶行业整个大环境下看,产能过剩,贸易战升级,对中国建陶肯定是有影响的。”程昭华表示,作为陶瓷厂上游企业,一定要看清行业发展形势,决定自己的定位。疫情下陶瓷行业洗牌加速,是必然的。


对此,崔雷表示认同荆海山和程昭华的观点。

崔雷表示,疫情之下,挑战与机遇并存,机遇在于身处这种困境中,企业负责人是否进行深刻反思,并做好充分准备,他希望通过这次疫情,能够给行业带来新的思路。


李家铎表示,一些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小企业在这场疫情中面临倒闭风险随着精装修的普及,大的陶瓷企业慢慢转向工程,洗牌的结果是集聚度增高,瓷砖走向工程通道,工程比例将会越来越高。他认为配套企业需要不断的从产品优势着手,提高产品附加值,前期做好研发,这是实业必须走的路。


最后,荆海山再次表示,疫情带来的突发影响,行业上下游要互相谅解,抱团取暖,共同面对困难是关键。


程昭华认为,产业链上的每个企业都是一个点,不可能改变行业发展,但是作为每个点的企业,可以做好自己,对客户尽责任,对供应商负责任,这样就会很好。程昭华呼吁产业链共同努力,有序运营,共同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本文整合自陶视觉,原文标题为《开窑率如此低!疫情之下,陶瓷产业链如何破局?》、《从焦虑到反思,陶业大咖如何战疫情?》。